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常任理事国知乎 深入探讨常任理事国定义及其全球治理角色解析 常任理事国有多厉害

“常任理事国”特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简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或“五常”。它们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拥有特定特权和责任的五个固定成员国。

下面内容是关于常任理事国的关键信息:

1. 成员:

目前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美国)。

这五个民族是根据它们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的角色(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战胜国)以及当时(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的国际影响力而确定的。

2. 核心特权:

永久席位: 与安理会中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10个席位,任期2年)不同,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拥有永久性席位,无需经过选举,席位不会轮换。

否决权: 这是常任理事国最独特和最重要的权力。根据《联合国 》规定,安理会关于实质性事项(例如决定采取强制行动、制裁、接纳新会员国等)的决议草案必须获得9个赞成票(包括所有5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 才能通过。由此可见:

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即使其他14个理事国(5常+10非常)都赞成,该决议草案也不能通过。这就是所谓的“否决权”。

弃权票不参与投票不被视为行使否决权,不影响决议草案获得所需的9票赞成票通过。

3. 责任与角色:

常任理事国对维持国际安宁与安全负有首要责任

它们参与安理会所有重要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包括授权使用武力、实施制裁、部署维和行动、调解冲突等。

凭借其永久席位和否决权,它们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阻止任何它们强烈反对的安理会行动。

4. 背景与争议:

常任理事国制度是二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产物,旨在赋予主要战胜国在战后秩序中的核心地位和责任。

否决权是该制度最具争议的部分。支持者认为它确保了主要大国对重大行动的必要共识,防止联合国被用来对付它们自身或其核心利益,从而维持了大国合作的基础。批评者则认为它可能导致安理会瘫痪(当大国意见不合时),阻碍了对紧迫的国际危机(如某些冲突或人道主义灾难)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并且其代表性无法反映当今全球的权力格局。

关于安理会改革(包括扩大常任理事国席位、限制或取消否决权等)的讨论已持续多年,但因涉及复杂的政治利益和需要修改《联合国 》(这本身就需要所有常任理事国同意),进展非常缓慢。

拓展资料来说:

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拥有永久席位和否决权的五个特定大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它们是联合国体系中权力最大、责任最重的成员,在国际安宁与安全事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独特的地位和权力源于联合国成立时的历史背景,并在塑造国际秩序中发挥着巨大影响,但也伴随着关于代表性和行动效率的持久争议。


您可能感兴趣